曾經在很多不同的地方試著寫著.
回過頭去看過去的文章, 彷彿是在跟自己對話.
可惜的是很多站跟部落格因為年代久遠再也找不回來了.
最近重溫了史蒂芬金談寫作這本書,
裡面提到:"初稿要關上門寫, 二稿要打開門寫."
雖然說這種心情部落格之類的不會出版, 但是這樣的寫作態度相對來說是正確的.
之前不斷換地方寫作的原因主要是"既想被看到, 又不是那麼想被看到",
因為在書寫的同時, 我會開始假想這些文字會被誰看到, 他們又會對這些文字作何感想,
又會對我作何感想? 在這樣的思考過後, 原本想表達的心情就變質了.
只是不管是畫畫還是寫作, 雖然說僅僅當作是個抒發情緒的管道,
卻還是想被人關注, 想要有人有所回應,
若不是這樣, 躲在家寫日記不就得了?
體現出文字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,
那讓我們重新去面對也許只是心裡頭的一點小波瀾.
說是沉澱也好, 將破碎的點滴聚合起來也好,
都讓我們更能抓住自己真正的情感.
寫作是需要練習的, 於是在失去了種種管道,
不再寫些什麼之後, 每次想提筆表達感受,
卻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寫出心裡的感覺了,
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麻木,
已經對那些從前能讓心裡悸動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再感動.
這種感覺已經不再只是忘了怎麼表達這麼簡單了,
而是真的可能忘了怎麼感受.
我們放任自己隨著時間不斷往前,
只是有些簡單的美好, 不該任隨它就這樣消失不見.
其實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的, 不是嗎?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