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netflix看了三季的黑錢勝地Ozark。好看!
大林推薦!
他不像韓劇或日劇會有一些搞笑片段,因此有時會覺得有點悶。
簡單來說就是寫實。太寫實了!
Emily in paris艾蜜莉在巴黎這部影集裡頭,
主角艾蜜莉提到她看電影是為了要逃避現實,因此總想要看有happy ending的電影。Luc告訴她她最大的問題就是以為可以逃避現實,但人是永遠無法逃離現實的
因此我也最喜歡看這種寫實而帶點陰暗類型的電影或影集。
黑錢勝地這部影集剛好可以來談談:
你要錢還是要命?
黑錢勝地是一部跟毒販、洗錢、黑幫相關的影集。
跟毒販黑幫扯上關係,當然有機會取得鉅額的財富。
然而財富的代價往往是你的生命或是自由。
大家覺得金錢是甚麼呢?歡迎在留言告訴我喔!
金錢是等價交換的憑證,是身分地位的象徵,或者是一種能力的肯定?
我們所定義的成功到底是甚麼樣子的呢?
看得到的「成就」跟「資產」真的定義得了你嗎?
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: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哈耶克說:
「金錢是人類發明的最偉大的自由工具。」
沒有錯!金錢確實可以讓人得到更多的自由。
因為貨幣這個交易工具,可以讓我們脫離「想要甚麼,就非得自己去採集,自己動手做」的原始社會。我們可以藉由自己的專業,換得金錢,再用這個錢去換想要的酷玩意。
金錢與自由的掛鉤,並沒有錯誤。
但「財富自由」這個詞被過於吹捧跟想像得太過美好了。許多教你如何「快速」「有效」「無風險」達到「財富自由」的課程常常都只是一個又一個的騙局。
富足人生的作者Joe (Joseph R. Dominguez)是這樣定義金錢的:
「只有一件事是百分之百正確,禁得起時間考驗的。金錢對我們來說,是用來交換生命活力的工具。」
「金錢」就是「生命活力」。
我們用時間來換取金錢,不管時薪有多少,重點是生命裡到底有多少時間可以用來換。這才是最重要的資產、最重要的事。你必須把時間拿來交換鈔票,
「鈔票本身沒有任何意義」,「時間,才是人生意義跟價值的根本。」
炒作比特幣的「幣圈」有一個說法:因為比特幣總共只有2100萬顆,是絕對稀缺的資源,大家都想要,所以一定會漲。
有訂閱我頻道的「帥哥圈」裡則流傳另外一句話:「人生唯一稀缺的資源,只有時間」,因為生命的總長是有限的。而快樂的時間,是更加稀缺的資源。
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常說:「買就對了」跟「直上最便宜」這兩句話。
這跟理財觀念裡總是在區分「需要」跟「想要」似乎有點背道而馳,我來詭辯一下。
我之所以說「買就對了」是因為如果金錢可以買得到快樂,那就盡量去買。因為當某一天你發現再多的金錢都買不到快樂的時候,你已經回不去那個可以簡單買到快樂的時機了。
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(也是快思慢想作者)Daniel Kahneman 卡尼曼:在一個金錢與幸福的研究中發現:有錢到某個程度以後(一年七萬五千美元),更多的金錢就買不到更多的快樂了。
我們都知道人生中最棒的事情是「自由」跟「快樂」。
但常常卻為了賺更多的錢,把「生命活力」拿去做那些「不自由」也「不快樂」的工作。
工作佔了人生中很長的時間,如果只是把工作當成一個工作,當成一個交換鈔票的手段,在工作過程中,沒有辦法得到成就感,也沒有辦法讓你朝自己除了金錢以外的人生目標更加靠近。即使工作賺到了很多錢,你失去的這些生命活力,在僅剩的工作之餘的時間,是怎麼樣也補不回來的。多買一個小玩具,可能可以填補一點空洞的心,但這缺口只會越來越大。擁有越多,就想要更多,這是「越多越好」的貪婪之門已經被打開,永遠無法滿足。陷入一個不斷賺錢、不斷購買「小確幸」的死胡同裡,陷入這個「不自由」的牢籠裡。
只要記住一件事,不斷提醒自己這一件事:「人生唯一稀缺的資源,只有時間。」
讓自己有限的活著的時間裡過得充實而且快樂,讓時間變成自己喜歡的形狀,
才是最重要的事情。
回答一下到底:「要錢?還是要命?」
答案是:「我兩個都要!謝謝!」
了解金錢就是跟生命活力的交換,找到金錢對人生的真正意義,才有辦法在這個交換遊戲裡,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平衡點。
發佈留言